她,19岁从襄樊师范毕业进入马桥镇小学任教数学并担任班主任,28岁成为骨干教师,32岁成为保康县名师,34岁成为隆中名师,37岁成为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40岁成为湖北省教研名师;她,19岁参加工作,30岁成为教导主任,33岁成为副校长,35岁成为校长,38岁任教研室副主任;她,就是1998届普师专业校友、保康县教研室副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杨兴芳。
千淘万滤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得金。这位了不起的“女汉子”,披荆斩棘却斗志昂扬,意气风发一如最初模样。
一、不让誓言当空话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她参加镇级课堂教学达标活动,执教五年级数学《用方程解决问题》。课堂上,她自信满满,围绕教案,滔滔不绝,讲练结合。本以为目标明确,教程流畅,加上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不说第一名,达标应该没问题。没想到,因检测成绩没达到“优分”,被一票否决了。她接受不了这个现实,哭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醒来,看着自己红肿的双眼,她突然明白: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没学会有什么用?不服输的她暗自发誓:从哪里跌倒一定要从哪里站起来!从那天起,她学课标、读教材,课堂上以练为主线,以学生学会为目的,坚持课堂检测,从学生的学习效果看这节课教得怎么样。从那天起,她就开始了“从学生的学看教师的教”的思考与研究,写下一页页教学反思,总结出一个个好方法。日积月累,她的课堂教学效果突飞猛进,她的教学风格日趋成熟。
成功往往是给有准备的人。2003年秋,她为了争取参加襄阳市优质课评选的机会,只有陪伴她的那盏台灯知道她付出的努力。几个月后,她从3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代表保康县参加襄阳市优质课评选。为了讲好《9加几》这节课,她利用十一假到县教师进修学校请老师制作课件,跑遍所有的文具店买学具,请同事们陪她一次又一次地试讲、修改、锤炼。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最终喜获二等奖。但她没有满足这点成绩,而是反思自己的课与一等奖之间的差距,她发现同样是《9加几》的课,人家用的题例都是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活动贯穿教学始终,难怪学生那么活跃,效果那么好!于是,她率先在自己班实践市级课题《趣味数学与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动态的活动中经历数学、体验数学、创造数学。她心中暗暗有了自己的计划,决定从一年级教到六年级,全程实践“趣味数学与学生生活”。教一年级,她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把学生听、说、思、动手、作业的习惯养成。每天她都会给学生留一点每个学生都可以完成而且感到很有趣的作业:“数一数晚饭做了几盘菜”“几个人用几双筷子”“今天家里买了什么,用了多少钱……”。到二年级,学生的数学课外作业变成了编数学故事,家里的玩具、餐具、小动物、妈妈的漂亮衣服都跑到数学故事里去了。到三年级,学生开始写数学日记,不仅有“今天我学了什么,懂得了什么”,还有家里的数学、放学路上的数学、和小伙伴做游戏的数学等。随着年级的升高,数学作业发展成编数学题,为家理财,担任小老师,寻找数学家的故事……,学生都喜欢她的数学课,热爱数学的种子在学生心田生根发芽。趣味数学与学生生活在她的课堂、在她学生的数学生活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她的学生学得扎实、深入,“大考”“小考”都考不垮,大家戏称她为“常胜将军”。
2012年,保康吹响了生本课堂改革的集结号,她积极响应,主动实践。她和老师们一起深入学习郭思乐的生本教育理论,带头实践“三学小组”课堂教学模式。在运用中发现,在发现中改进,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的数学课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大容量高密度训练变为学生前置学习,充分预学;老师由浅入深的引导变为小组交流、碰撞,展示互动;老师的讲解是在充分观察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画龙点睛的点拨指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现在,她的课堂已经冲破模式的限制,变得厚实、灵活、多姿多彩。她,成了老师课改的榜样,学校课改的领头羊,全县课改的一面旗。
二、与优秀者同行会走得更远
2017年8月,她参加保康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竞聘,凭借突出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她从众多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教研室后,带领全县小学数学老师分领域研究“三学小组”有效教学策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三学小组”有效教学策略,积累了200多件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爱动脑筋、喜欢钻研的她把眼光又聚焦到了课后——如何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实现主动参与、自主迁移呢?她选择试点学校进行实验,每天除了给学生统一布置少量的书面家庭作业外,要求学生结合当天所学先自主绘制知识结构图,再命制一个巩固练习题,并且写出命题原因;每周自主整理自己作业中的错题;每单元后绘制单元知识结构图,结合自己的错题命制一份综合训练题,学习对子相互检测,……。实践证明,把学生从作业中解放出来,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大,学习积极性越来越强、自信心越来越高,学习质量也越来越好。有了试点学校的成功示范,其他学校也纷纷参与进来。
2020年5月,以“三阶参与”教学理念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杨兴芳隆中名师工作室”成立。在10名善学习、肯思考、敢创新、乐进取的核心成员的引领下,征询教师自愿,又吸纳了30多名爱学习、盼成长的青年教师。为了让自己和团队走得更稳、更远,她和团队成员一起共同制定了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和成员学年考核细则,并指导团队成员制订个人发展规划,让规划导航成长历程;坚持每月“共读一本书”,让学习充盈成长韵味;推行“一课研究”活动,用研究丰厚教学智慧;开展“主题送教”,让培训贴近成长需求。近年来,她的“三阶参与”教学理念得到了更大的发挥与拓展,先后在保康县城关镇、后坪镇、龙坪镇、马良镇、马桥镇乃至周边县市的学校生根开花,“三阶参与”教学理念一步步走出了保康,走向了襄阳。团队成员发展迅速,先后有1人获得“襄阳市五一劳动奖章”,2人获得“襄阳市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获得“襄阳市教坛新秀”,3人被评为“保康县名师”,3人获得“保康县青年教师标兵”。
三、课堂是教研员永远的阵地
为了改变“主观臆断、观点笼统、好人主义”等低效听评课常态,做到小切口、精聚焦、深思考,不断累积教学经验,自主生成教学智慧。近年来,她致力引导年青教师采用ORID焦点讨论法,尝试用专业的眼光展开课例听评。具体操作是:1.引导教师进行事实描述,主要回答“你在这节课中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2.引导教师以课为例,进行主观思考,主要回答“观察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3.引导教师对比反观,导之以行,促进提升,主要回答“本节课让你难忘的内容有什么意义?你觉得哪一点可以应用在你的教学中?”同时,组织骨干教师共同研制了“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学生错误的处理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生展示的有效性”等多个课堂观察量表,引导教师用科学的工具去观察课堂,用研究的视角眼光去审视课堂,真正实现从“关注教师教”走向“关注学生学”,促进生本课堂改革向纵深推进。
“做一个像吴正宪一样的教研员,会研究,能上课。”是她当教研员的追求。为此,她要求自己每学期至少上一节研讨课。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8年11月,获得“襄阳好课堂一等奖”;2019年11月,获得“湖北省教研名师(金奖)”;2021年10月,获得“湖北省精品课”二等奖。
从教师到校长,一步步,勇敢前行;从镇级达标课到市级优质课,一步步,勇敢前行;从保康名师到襄派教育家培养对象;从学习者到引领者,一步步,勇敢前行。25年的教育人生,她一路艰辛,一路收获。先后被评“襄阳市优质课教师”“襄阳市骨干教师”“襄樊市教研工作先进个人”“襄阳市模范教师”“隆中名师”“湖北教研名师”,百余篇论文和课例在国家、省、市、县获奖或发表。
这位了不起的“女汉子”,坚守三尺讲台二十五载,依然志在千里,壮心不已。
(来源: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
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
全国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 中国职业教育百强院校
版权所有: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地址:bet皇冠体育育_皇冠体育365-今日中国足球直播
校办(接待接访)电话:0710-3564925. 招生专线:0710-3519666 就业专线:0710-3567556
招生咨询QQ:800866525 湖北省代码:C525 鄂ICP备05007907号